NAND闪存的发展经历了SLC、MLC、TLC、QLC等不同阶段,存储密度逐渐提高,但寿命和可靠性却逐渐下降。其中,P/E(编程/擦写循环)次数是衡量闪存寿命的关键指标,而随着技术进步,这一数值逐渐减少。
然而,长江存储凭借其独特且优秀的Xtacking晶栈架构设计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,成功提升了闪存的寿命和可靠性。
长江存储的新一代QLC 3D NAND闪存“X3-6070”具备出色的特性,适用于企业级、消费级和嵌入式全场景的应用需求。
根据官方介绍,长江存储X3-6070 QLC闪存的IO接口传输速度达到了2400MT/s,相比上一代的1600MT/s提升了50%,同时读取和写入速度都有近100%的提升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它的P/E次数居然达到了4000次(适用于企业级),是普通QLC闪存的4倍!
长江存储的工作人员透露,这一成就既得益于独特的Xtacking晶栈架构,也归功于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QLC闪存都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。具体的品质和良品率对于闪存的性能至关重要,而不同领域的应用也会影响寿命。例如,企业级SSD的寿命通常更长。
去年发布的致态Ti600是长江存储首款采用QLC闪存的SSD产品,面向消费级市场。虽然其具体P/E次数没有公开,但考虑到写入放大和固件算法等因素,致态Ti600 SSD的P/E大约在2000次左右,是普通QLC的两倍左右,相当可靠。
此外,致态Ti600 1TB版本的最大写入量高达400TBW,按照五年保质期计算,平均每天可以写入219GB,完全满足消费级用户的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长江存储的下一代PC41Q SSD也将引入QLC,可用于笔记本、台式机、一体机等设备。它支持PCIe 4.0 x4、NVMe 1.4,读写带宽达到5.5GB/s,动态功耗低于4W,PS4待机功耗低于2mW。
总之,QLC闪存已经进入了真正可以普及的新阶段,尤其是长江存储的QLC,无论是性能还是寿命,都足以让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级客户放心长期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