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海思 MCU 在车联网领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:
技术性能方面
- 算力不断提升:随着智能驾驶、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,汽车对 MCU 的算力要求越来越高。华为海思 MCU 采用自研 RISC - V 高性能内核,如 Hi3061H 芯片具有 200MHz 主频,未来还会不断优化架构和制程工艺,进一步提高算力,以满足智能驾驶中复杂算法和多任务处理的需求。
- 集成化与异构融合: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,需要 MCU 集成更多的功能和外设。海思 MCU 可能会集成更多的专用模块,如 AI 处理器、通信模块等,实现芯片的高度集成化。同时,也会朝着与其他类型芯片(如 GPU、FPGA 等)异构融合的方向发展,以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处理架构,满足智能座舱多传感器融合、多模交互及多场景化模式发展的演进趋势。
功能应用方面
- 智能驾驶深度赋能:智能驾驶是车联网的重要发展方向,海思 MCU 将在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、决策控制等环节发挥更关键的作用。其集成的 AI 处理器可实现高效的 AI 推理和机器学习任务,帮助车辆更准确地识别路况、行人、其他车辆等,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- 智能座舱体验升级:随着人们对汽车内饰智能化和舒适性要求的提高,智能座舱市场迅速发展。海思 MCU 将支持更多的智能座舱功能,如高清显示、多屏互动、语音识别、手势控制等,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、舒适和个性化的驾乘体验。
- 车路云协同增强:车路云一体化是未来车联网的发展趋势,海思 MCU 将加强与路侧设备和云端的通信与协同。通过与路侧的智能终端、毫米波雷达、边缘计算等设备以及云控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,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智能协作,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。
市场与生态方面
- 前装市场拓展:目前海思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包括前后装市场,后装市场主要是行车记录仪等产品,前装则主要通过华为车 BU 提供相关芯片8。未来,海思 MCU 有望在更多自主品牌车型的前装市场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,尤其是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对车端芯片本土化替代比例要求的提高,以及华为车 BU 独立拆分后与更多车企建立合作关系,海思 MCU 在汽车前装市场的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。
- 生态系统完善:华为海思 MCU 支持 openEuler 嵌入式操作系统,随着该操作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,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参与到基于海思 MCU 的汽车电子应用开发中,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3。同时,华为也会与汽车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,如车企、Tier1 供应商、软件开发商等加强合作,共同推动车联网产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