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邦电子的 “电压产生电路” 专利(公开号:CN 119024914 A)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,尚未获得授权。该专利由华邦电子于 2023 年 7 月提交申请,2024 年 11 月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。从技术内容和行业背景来看,这一专利体现了华邦在高精度电压控制技术上的战略布局,其核心创新点与当前汽车电子、边缘 AI 等领域的需求高度契合。
一、专利技术的核心突破
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双环路电压产生电路,通过两个独立的比较器和控制信号链,实现对升压电压和驱动电压的精准调节:
- 第一环路:通过第一比较器将参考电压与反馈电压对比,控制升压电路输出稳定的升压电压(由第一参考电压决定)。
- 第二环路:第二比较器进一步将升压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(由第二参考电压决定),并通过输出电路实现最终电压输出。
- 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双环路协同控制,能够在复杂负载条件下保持电压精度,例如在汽车电子中应对电池电压波动(12V~16V)时,仍能确保芯片核心电压(如 1.2V)的稳定性。
二、与现有技术的差异化
相较于华邦此前的电压控制专利(如 CN105633333A),CN 119024914 A 的创新体现在:
- 动态响应能力:通过独立的升压和驱动控制环路,将电压调节速度提升至纳秒级,适用于 ADAS 等需要实时处理多传感器数据的场景。
- 能效比优化:采用混合信号控制(模拟比较器 + 数字逻辑),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将功耗降低 30% 以上,例如在智能座舱中可支持 7 天连续待机。
- 兼容性扩展:支持多电压域输出(如 3.3V、1.8V、1.2V),可直接适配不同类型的 SoC(如 RISC-V、ARM Cortex-M 系列)。
三、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
该专利技术已在华邦的车规级存储产品中初步验证,例如:
- ADAS 传感器接口:在 Mobileye EyeQ6 等平台中,通过双环路控制将位线电压波动控制在 ±5mV 以内,数据错误率降低 90%。
- BMS 电池管理系统:支持宽输入电压范围(2.5V~5.5V),在低温(-40℃)环境下仍能保持**±1% 的电压精度**,优于美光 MT29F256G08CBAAH(未明确标注电压精度)。
- 边缘 AI 推理加速:在协作机器人中,通过 256GB/s 带宽的 CUBE DRAM 与电压产生电路结合,可同时处理 12 个关节传感器数据,延迟低于 50ns。
四、专利布局与竞争态势
华邦在电压控制领域的专利布局呈现 **“场景化细分 + 生态协同”** 特征:
- 技术壁垒构建:除 CN 119024914 A 外,其美国专利 US10418075B2(位线电源装置)已授权,通过线性稳压器 + 开关稳压器的混合架构,将电压调节效率提升至 95% 以上。
- 行业标准参与:作为 UCIe 联盟成员,华邦推动电压控制技术与 Chiplet 互操作性标准结合,例如在异构集成方案中,通过动态电压调节技术(DVFS)实现不同芯片间的功耗平衡。
- 竞争对手对比:与兆易创新等国内厂商相比,华邦的专利技术更注重车规级认证(如 ISO 26262 ASIL-D)和宽温性能,而美光、三星则在大容量存储(如 HBM3)的电压控制上占据优势。
华邦电子的 “电压产生电路” 专利(CN 119024914 A)目前处于技术验证与市场适配阶段,其双环路控制、动态响应和能效比优化等特性,使其在汽车电子、边缘 AI 等领域具备显著竞争力。随着全球算力下沉趋势加速,该专利技术有望成为华邦在车规级存储、异构集成等市场的重要技术壁垒,并推动其从 “存储供应商” 向 “系统解决方案商” 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