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海思芯片的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硬件安全、数据加密、安全启动、漏洞防护等方面,具体如下:
- 硬件安全防护:芯片采用防篡改封装、加密芯片等物理安全技术,防止被非法拆解或物理攻击。同时,通过硬件隔离技术,将不同功能模块隔离开,避免恶意软件从一个模块入侵到其他模块。此外,部分芯片配备可信执行环境(TEE),如麒麟 X90,可抵御侧信道攻击,且具备防电磁干扰能力。
- 数据加密保护:海思芯片内置硬件级安全模块,支持国密算法 SM2/SM3,可对数据传输与存储全链路进行加密,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,能满足金融、政务等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领域的需求。
- 安全启动机制:采用专业密钥生成算法和设备,为每款芯片生成唯一密钥对。私钥存储在芯片内部如 OTP 存储器中,外部无法直接访问,公钥嵌入安全存储区域或在启动时安全加载。芯片上电后,Boot ROM 会验证高安标志位,对关键启动组件如 boot 程序、内核等进行签名验证,还可对后续分区进行完整性校验,确保启动过程中组件未被篡改。
- 漏洞响应及时:华为承诺 48 小时内修复高危漏洞,能及时应对安全威胁,降低芯片因漏洞被攻击的风险,保障芯片安全稳定运行。
- 操作系统适配安全:部分海思芯片搭载鸿蒙 OS,如麒麟 X90。鸿蒙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,且麒麟 X90 还支持 Windows/Linux 双系统,在保证自主可控性的同时,兼顾了生态兼容性,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,也有利于通过系统层面的安全机制进一步保障芯片安全。
- 抗攻击能力强:通过采用先进的安全寄存器保护技术,海思芯片能够有效防止逻辑分析、侧信道攻击等安全威胁。在智能安防领域应用的芯片还具备抗辐射保护等特性,确保系统在遭受物理攻击时仍能正常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