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海思的芯粒(Chiplet)技术是一种通过 模块化设计 和 先进封装 将不同功能、不同制程的芯片单元(Die)集成到同一系统中的技术,旨在突破单芯片(Monolithic)的物理限制,提升性能、灵活性和供应链韧性。其演进路径与核心技术特点如下:
1. 芯粒技术的定义与核心思想
- 模块化拆分:
- 将传统单芯片拆分为多个功能独立的芯粒(如CPU、NPU、I/O、存储等),每个芯粒可独立设计和制造,再通过 高密度互连 集成。
- 异构集成:
- 支持不同制程(如7nm计算芯粒 + 14nm I/O芯粒)、不同架构(ARM + RISC-V)的芯粒混合封装,优化成本与性能。
- 标准化接口:
- 采用 UCIe(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) 或自研协议(如HiLink),确保芯粒间通信效率。
2. 海思芯粒技术的演进阶段
(1)初期探索(2018-2020)
- 技术验证:
- 在昇腾910 AI芯片中首次尝试 2.5D封装,将计算芯粒与HBM存储通过硅中介层互连。
- 专利布局:
- 申请芯粒间通信、热管理等基础专利(如CN110767660A)。
(2)规模化应用(2021-2023)
- 产品落地:
- 鲲鹏920:通过芯粒堆叠实现128核扩展,性能提升40%。
- 麒麟9000:NPU与基带分离为独立芯粒,支持灵活配置。
- 生态构建:
- 加入 UCIe联盟,推动接口标准化。
(3)技术深化(2024-至今)
- 3D堆叠:
- 昇腾910B采用 混合键合(Hybrid Bonding),芯粒互连密度提升至 10μm/线宽。
- 国产化替代:
- 与中芯国际合作,实现14nm I/O芯粒量产,降低对台积电依赖。
3. 核心技术突破

4. 未来演进方向
- 光互连芯粒:2026年计划推出硅光互连芯粒,带宽突破 5Tbps。
- 车规级集成:开发符合 AEC-Q104 标准的车用芯粒,支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。
- 开放生态:主导国产 《芯粒互连技术白皮书》,减少对UCIe的依赖。
5. 挑战与应对
- 设计复杂度:
- 自研EDA工具(如华为HiSilicon EDA)支持多芯粒协同仿真。
- 测试成本:
- 推动 Known Good Die(KGD) 标准,降低芯粒良率损失。





.eb68a87.png)
.8d1291d.png)
.3808537.png)
.2fc0a9f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