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胜微(Maxscend)的滤波器产线布局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业化能力,具体进展如下:
1. 产线核心布局
- 6英寸SAW滤波器产线
- 全面量产:产品品类已覆盖主流频段,包括自主研发的MAX-SAW滤波器(采用POI衬底,性能在Sub-3GHz频段可对标BAW/FBAR),并成功应用于DiFEM、L-DiFEM、GPS模组等集成产品,导入多家品牌客户供应链 。
- 技术升级:持续优化工艺,提升高频(如5G Sub-6GHz)应用的温度稳定性和插损性能 。
- 12英寸IPD滤波器平台
- 规模量产:IPD(集成无源器件)滤波器已用于L-PAMiF、LFEM等模组,自产IPD占比达较高水平,支撑射频前端模组国产化 。
- BAW滤波器暂未布局
- 公司明确表示暂无BAW产线计划,聚焦SAW和IPD技术路线 。
2. 战略定位与挑战
- 全链条重资产模式:
- 通过自建晶圆产线(6英寸SAW、12英寸IPD)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掌控,区别于昂瑞微等“轻资产外购滤波器”的竞争路径,但需承担高额固定资产投入(2024年固定资产激增47%至82.38亿元) 。
- 国产化突破:
- MAX-SAW是国内首个量产的高端SAW滤波器,打破村田、TDK在中高频段的垄断,但BAW领域仍依赖国际巨头 。
3. 未来方向
- 产能爬坡与成本优化:通过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降低SAW/IPD滤波器成本,提升毛利率 。
- 模组化集成:加速将自产滤波器与开关、LNA等集成,推出更高性能的L-PAMiD等高端模组 。
风险提示
- 专利壁垒:全球SAW/BAW滤波器专利仍被博通、村田等垄断,需持续规避侵权风险 。
- 技术迭代:WiFi 7、毫米波等新场景对滤波器性能要求升级,需保持研发投入 。
如需最新动态,建议查阅公司财报或投资者关系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