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胜微(Maxscend)滤波器技术的发展方向聚焦于高频化、集成化、国产替代三大核心路径,并结合自建产线的重资产模式强化技术自主性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1. 技术路线深化
- 高频性能突破
- MAX-SAW技术升级:优化POI(压电层上绝缘体)衬底工艺,提升高频段(2.5-3.5GHz)性能,使SAW滤波器在Sub-3GHz频段接近BAW/FBAR水平,填补国内高频SAW空白 。
- IPD滤波器扩展:基于12英寸晶圆量产IPD滤波器,覆盖5G Sub-6GHz高频宽带需求,成本低且设计灵活 。
- 暂缓BAW布局:目前仍以SAW/IPD为主,暂无BAW研发计划,规避国际巨头专利壁垒(如博通、Qorvo)。
- 工艺创新
- 改进光刻与薄膜制备工艺,提升SAW滤波器的温度稳定性和品质因数(Q值)。
- 探索3D堆叠封装技术,缩小尺寸并降低插入损耗(如晶圆级封装WLP)。
2. 集成化与模组化
- 射频前端模组整合
- 将自产SAW/IPD滤波器与开关、LNA、PA等集成,推出:
- DiFEM/LDiFEM(分集接收模组,集成SAW滤波器)
- L-PAMiF(主集发射模组,集成IPD滤波器)
- 已量产出货并导入头部手机厂商供应链 。
- 未来目标开发L-PAMiD(集成BAW的高端模组),需突破滤波器性能瓶颈 。
- 多场景应用拓展
- 从智能手机向基站、汽车电子(车载通信)、物联网设备延伸,开发定制化模组 。
3. 产业链自主化
- 重资产产线布局
- 6英寸SAW产线:已规模化量产,覆盖双工器/四工器等分立器件 。
- 12英寸IPD产线:进入量产阶段,支撑模组化需求 。
- 成本挑战:2024年固定资产激增47%至82.38亿元,需通过产能爬坡摊薄成本 。
- 国产替代加速
- 依托自研MAX-SAW技术,打破村田、TDK在中高频SAW市场的垄断,逐步替代进口滤波器 。
4. 未来挑战
- 专利风险:全球SAW/BAW专利超8000项,卓胜微需持续规避侵权(如设计绕行或交叉许可)。
- 技术迭代压力:WiFi 7/6G对滤波器性能(如毫米波支持)提出更高要求 。
总结
卓胜微的滤波器技术以SAW/IPD为核心,通过高频优化+模组集成+产线自主三管齐下,力争在5G/6G时代实现国产替代。但重资产投入与专利壁垒仍是长期挑战,需持续关注其L-PAMiD模组进展及工艺创新动态。
(注:部分信息需以公司官方披露为准,建议参考财报及专利数据库 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