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icode(统一码、万国码、单一码)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一项业界标准,包括字符集、编码方案等。Unicode 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字符编码方案的局限而产生的,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,以满足跨语言、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、处理的要求。1990年开始研发,1994年正式公布。
Unicode 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字符编码方案的局限而产生的,例如ISO 8859所定义的字符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中广泛地使用,可是在不同国家间却经常出现不兼容的情况。很多传统的编码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,即容许电脑处理双语环境(通常使用拉丁字母以及其本地语言),但却无法同时支持多语言环境(指可同时处理多种语言混合的情况)。
Unicode 编码包含了不同写法的字,如“ɑ/a”、“户/户/戸”。然而在汉字方面引起了一字多形的认定争议(详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主题)。
在文字处理方面,统一码为每一个字符而非字形定义唯一的代码(即一个整数)。换句话说,统一码以一种抽象的方式(即数字)来处理字符,并将视觉上的演绎工作(例如字体大小、外观形状、字体形态、文体等)留给其他软件来处理,例如网页浏览器或是文字处理器。
几乎所有电脑系统都支持基本拉丁字母,并各自支持不同的其他编码方式。Unicode为了和它们相互兼容,其首256字符保留给ISO 8859-1所定义的字符,使既有的西欧语系文字的转换不需特别考量;并且把大量相同的字符重复编到不同的字符码中去,使得旧有纷杂的编码方式得以和Unicode编码间互相直接转换,而不会丢失任何信息。举例来说,全角格式区段包含了主要的拉丁字母的全角格式,在中文、日文、以及韩文字形当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