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胜微要保证 MAX-SAW(声表面波)滤波器的质量稳定性,需从设计、制造、测试、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进行严格把控,结合 SAW 滤波器的工作特性(依赖压电材料的声学特性实现信号滤波,对材料、结构精度和环境适应性要求极高)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设计阶段:奠定质量稳定性基础
材料选型与优化
- 选用高稳定性的压电材料(如铌酸锂、钽酸锂),通过专利技术(如材料掺杂工艺)提升其温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,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滤波性能的影响。例如,通过控制材料晶体结构的均匀性,降低因材料缺陷导致的频率漂移。
- 对电极材料(如铝、铜合金)进行优化,采用高附着力、抗腐蚀的金属镀层工艺,避免长期使用中电极氧化或脱落,确保声波传输路径稳定。
结构设计的可靠性验证
- 利用有限元仿真(FEM)模拟滤波器在不同温度、湿度、振动环境下的声学特性,优化叉指换能器(IDT)的指宽、间距、层数等参数,减少寄生电容、阻抗失配等问题。
- 设计冗余结构(如边缘加固、应力释放槽),缓解封装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,避免压电基片开裂或 IDT 结构变形。
二、制造过程:高精度控制与工艺标准化
高精度光刻与微加工工艺
- 采用先进的深紫外(DUV)光刻技术,确保 IDT 图形的线宽精度控制在微米级甚至纳米级,避免因图形偏差导致的频率偏移或插入损耗增大。
- 对蚀刻、镀膜等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(如使用在线光学检测设备),确保每批次产品的结构一致性,减少工艺波动对性能的影响。
封装工艺的密封性与稳定性
- 采用气密封装(如陶瓷封装)或真空封装技术,隔绝外界湿气、灰尘和污染物,防止压电材料受潮导致性能退化。
- 优化封装引线键合工艺,确保引线与芯片电极的连接强度和导电性,避免因振动或温度循环导致的接触不良。
三、测试与筛选:全流程质量检测
全参数高温老化测试
- 对每颗滤波器进行高温(如 125℃)、高湿(如 85% RH)环境下的长期老化测试,监测其中心频率、带宽、插入损耗、带外抑制等参数的漂移情况,筛选出稳定性差的个体。
- 模拟终端设备的实际工作环境(如手机射频前端的高低温循环),进行可靠性验证(如温度循环测试、振动测试),确保产品在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。
自动化测试与数据追溯
- 引入自动化测试系统(ATE),实现对滤波器电性能参数的快速、精准检测,提高测试效率和一致性。
- 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系统,记录每颗产品的材料批次、工艺参数、测试结果等信息,便于后期质量问题的定位和改进。
四、供应链与持续改进
上游材料质量管控
- 与压电材料、电极金属等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,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性能认证报告,并对来料进行严格抽检(如晶体纯度、表面平整度检测),从源头控制质量。
基于反馈的工艺迭代
- 收集终端客户的使用反馈和失效分析数据,针对性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。例如,若某批次产品在高温下出现频率偏移,可调整压电材料的掺杂比例或封装工艺参数。
- 持续研发先进的 SAW 技术(如温度补偿型 SAW、薄膜腔 SAW),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的固有稳定性。
通过以上全流程的质量管控措施,卓胜微可确保 MAX-SAW 滤波器在不同环境和使用场景下的性能稳定性,满足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高精度、高可靠性射频器件的需求。